一直懶得寫部落格,不過這次隨著黃建忠老師前往伊朗旅遊,豐富的收穫卻讓我覺得該好好記錄筆記與心得。部落格就成了最好的工具。
說到伊朗,就會起聯想豐富、歷史悠久的波斯古文明,這可得從2500年前的阿契美妮德王朝說起。一般以居魯士二世(Cyrus II)((BC559-529)為阿契美妮德王朝開國國君,不過繼任者岡比西斯二世(Cambyses II)(BC529-522)在埃及爭戰時, 祭司高墨達(Gaumata)篡位,後來由大流士一世(Darius I)(BC522-486)平定叛亂。大流士接著東征西討讓波斯帝國歸於統一,並開始帝國的建設。大流士伊士除了在波斯波利斯(Persepolis)建造他的宮殿,也在帝國多處以石刻銘文宣揚自己的豐功偉績。他命人在艾克巴坦那通往巴比倫的通道上, 在一處寬闊的山崖上刻上15000個銘文記述自己的功績。因銘文是在比索頓(Bisotun)山區的貝希斯敦村發現,故稱『貝希斯敦銘文』。
銘文本體上方是一組浮雕,正中上方是波斯所信引的神阿胡拉‧馬茲達,大流士則是勝利者的姿態,手上拿著弓,腳踩在高墨達身上。他的前方有九個俘虜,. 九個俘虜分別是九個叛亂部族的王,最後方一個戴高帽者是斯基泰人的王。 九個俘虜分別是九個叛亂部族的王,最後方一個集是斯基泰人的王。斯基泰人中的 一支部落,馬薩格泰人就是於公元前529年打敗居魯士二世並砍下其頭顱浸血的遊牧民族。
在浮雕旁則是以埃蘭楔形文、巴比倫楔形文、古波斯楔形文篆刻的大流士功績。大流士鑒於埃及法老得石雕被人破壞,這些銘文皆刻於離地約100公尺高的懸崖石壁上。暨避免了人為破壞,也耐得住時間與氣候的考驗,所以我們才能在2500年後今天看到這些銘文。